![]()
新增城镇就业5.8万人,新增城区优质公办中学学位2550个,配套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619个……截至10月,衡阳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成效显著,省市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”多数指标达(超)序时进度,其中22项省级指标、5项市级指标已提前完成,就业、教育、养老、住房等领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。
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办理工作,通过出台实施方案,建立“副市长主抓、市直单位牵头、市县专班推进”机制,实行红黄绿“三色”管控挂图作战,明确目标、责任与时间节点,形成“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”的闭环体系。财政优先保障民生投入,前三季度,全市民生支出达371.7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.5%,并通过绩效考评、旬调度月通报季讲评等机制,推动项目压茬推进。
具体来看,就业创业方面,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.8万人、失业人员再就业4.3万人,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5%、171%。教育领域,新增城区优质公办中学学位2550个、物理化学生物考室268个,为基础教育保驾护航。养老服务上,建成蒸湘区沐邻社区食堂等老年助餐服务点45个,新增老年人“时光守护”床位100张。住房保障方面,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6个、城市危旧房877套,配套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619个、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4157个。社会保障水平提升,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40元/月、485元/月;20个标准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点建成,守护群众“舌尖安全”。
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全市将紧盯目标任务,持续加强统筹协调,落实“旬调度、月通报、季讲评”机制,确保四季度圆满收官。同时,加大要素保障力度,向内挖潜保障资金投入,向外对接争取政策支持,开通项目审批“绿色通道”,优先保障用地、用能、用工需求。此外,将进一步加强民生“衡实”宣传品牌效应,讲好民生故事,引导群众参与监督,营造“大家事、大家办”的浓厚氛围,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。
(全媒体记者罗文鹏 通讯员谢波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